2020年12月10日,万众瞩目的第八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CNAF)以Webinar的形式顺利召开!本届核酸论坛邀请了十六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围绕“RNA与疾病(RNA and Diseases)”、“RNA疗法(RNA-based Therapeutics)”和“核酸疫苗(Nucleic Acids Vaccines)”三大议题做主旨或专题学术报告。

论坛开幕第一天,由主旨报告嘉宾、200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Craig C. MELLO领衔,包括Muthiah Manoharan、Patrick Yang Lu、Xiang-Dong Fu、Bin Wang、Oded Rechav、Zicai Liang、Zhenjun Yang等在内的8位知名专家、教授依次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向与会者分享了最新的核酸领域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报告内容涵盖了Argonaute小RNA系统对种系基因表达的识别和调控、RNAi治疗及其递送策略、新型抗纤维化和抗癌siRNA疗法及多肽纳米颗粒(PNP)技术平台、利用RNA生物学将非神经元细胞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策略、新冠肺炎DNA疫苗的快速开发、遗传性小RNAs控制的跨代遗传机制、国内RNA靶向治疗概况及RNA靶向技术和药物开发策略、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包裹的功能性寡核苷酸(适配体、ASO、siRNA)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干货多多,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下今日大咖之精彩报告吧!

 

2020年12月10日嘉宾报告

Craig Mello, PhD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6)、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

Title:Argonaute systems interpret cues from mRNA splicing during transcriptome surveillanc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作为本届CNAF大会的开场主旨报告嘉宾,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Craig C. MELLO教授带来了题为“Argonaute systems interpret cues from mRNA splicing during transcriptome surveillanc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精彩报告。主要阐述了Argonaute小RNA系统对种系基因表达的识别和调控作用。报告指出内含子的存在以及通过推断mRNA剪接的过程可防止线虫种系中Argonaute介导的沉默机制的默认识别。无内含子mRNA的沉默起始独立于piRNA途径,但仍使用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s),并且存在作用于无内含子mRNA的第二种顺式作用沉默模式。Dr. MELLO的报告为研究种系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见解。

 

Muthiah Manoharan, PhD

美国Alnylam制药公司

高级副总裁

Title:Living in the World of RNAi Therapeutics

第二位报告嘉宾是来自美国Alnylam制药公司高级副总裁Muthiah Manoharan,Dr. Manoharan带来的报告是Living in the World of RNAi Therapeutics。报告首先强调了RNAi的治疗潜力及其存在的挑战,并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三管齐下的“仿生”方法,包括siRNA的化学修饰、siRNA的脂质纳米颗粒(LNP)制剂以及siRNAs的多价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缀合。并以首个RNAi治疗药物ONPATTRO®以及GIVLAARI®(givosiran)为例,说明了化学修饰siRNA的LNP策略与GalNAc缀合的寡核苷酸在人类治疗中的应用。最后,Dr. Manoharan还以几个当前的实例,如lumasiran用于治疗PH1、inclisiran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BV和COVID-19,进一步展示了RNAi挽救生命的巨大潜力。

 

Patrick Yang Lu, PhD

圣诺制药创始人、总裁兼CEO

苏州圣诺和广州纳泰董事长

Title:Advancing RNAi Therapeutics to Enhance Immune Oncology Therapy

接下来,来自圣诺制药公司的Patrick Yang Lu为大家带来了“Advancing RNAi Therapeutics to Enhance Immune Oncology Therapy”主题演讲。报告指出RNAi治疗中递送是成功的关键,随后Dr. Lu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一种可同时靶向TGFβ1和Cox-2的新型抗纤维化和抗癌siRNA疗法(STP705/STP707),其可产生显著的抗癌功效。并重点讨论了使用PNP技术平台进行安全有效siRNA递送的独特优势,及其推进在美国和中国正在进行的多项临床研究的策略。

 

Xiang-Dong Fu, PhD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特聘教授

Title:RNA Biology leads the Way in Making New Neurons to Replenish Lost One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论坛第一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Xiang-Dong Fu教授,Dr. Fu给大家带来的是利用RNA生物学将非神经元细胞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策略的主题报告。阐述了一种新的一般“减法”策略,即删除一种称为PTB的RNA结合蛋白可有效地将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随后Dr,Fu介绍了其团队成功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有效逆转神经退行性疾病表型的方法。并强调了这种新的细胞替代策略在治疗不同形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适用性。

 

Bin Wang, PhD

复旦大学教授、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Title:Rapid development of a D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作为下午开场嘉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Bin Wang带来的是关于快速开发新冠肺炎DNA疫苗的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一种针对SARS-CoV-2全长Spike蛋白的DNA疫苗的开发,并公布了该DNA疫苗临床前研究的实验效果,发现接种疫苗的动物可被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能够很好地防护SARS-CoV-2攻击。Dr. Wang在报告中展示的I和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DNA疫苗的志愿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这为应对COVID-19疫情的爆发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疫苗候选物。

 

Oded Rechavi, PhD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教授

Title:C.elegans Parental Experiences Regulate a Critical Decision Made by the Progeny

紧接着,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Oded Rechavi教授的主题报告关注的重点是遗传性小RNAs控制的跨代遗传机制,报告指出遗传性小RNAs影响了多代的性吸引和交配,从而间接控制遗传变异。并且操纵雌雄同体的内源性小RNA水平可以诱导吸引雄性信息素的过早分泌,增加雄性的流行率,并最终提高交配成功率。最后,Dr. Oded Rechavi说道,当增加遗传变异是有利的时,这种基于非DNA的遗传过程可能是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提高异型杂交率的机制。

 

Zicai Liang, PhD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Title:Pushing the RNA-targeting therapeutics towards bed-side in China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Zicai Liang作为下午第三位演讲嘉宾,给大家带来了题为Pushing the RNA-targeting therapeutics towards bed-side in China的精彩报告。Dr. Liang在报告中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在RNA靶向治疗领域的概况,并结合其团队开发的已获批进行临床试验的3项siRNA或antisense,分享了如何在不那么有利的环境下推动技术和药物开发的策略,为加速国内RNA靶向治疗进入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Zhenjun Yang, PhD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Title:Chemical Biology of Functional Oligonucleotides Encapsulated by Neutral Cytidinyl Lipid

论坛第一天最后一个报告嘉宾是来自北京大学的Zhenjun Yang教授,Dr. Yang的报告主要是围绕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包裹的功能性寡核苷酸的化学生物学展开。依次介绍了中性胞嘧啶核苷脂质DNCA包裹的核仁素适配体AS1411和凝血酶适配体TBA、ASO G3139或LNA修饰的G3139(LNA-G3139)、siRNA等,并展示了其优异的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基于这样的结果,Dr. Yang也表示这些修饰的AS1411、TBA和LNA-G3139将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2020年12月11日,第八届中国核酸国际论坛(CNAF)进入第二天的会议日程!美国科学院院士Luciano Marraffini、主旨报告嘉宾Laura Sepp-Lorenzino、美国科学院院士Adrian R. Krainer、美国科学院院士Roy Robert Parker、Wensheng Wei、Dan Peer、Anna Collén、Biliang Zhang依次给各位参会者奉献了精彩的报告,同样分享了最新的核酸领域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报告内容涵盖了CRISPR-Cas13免疫、罕见遗传病基因编辑治疗、RNA剪接调控与反义寡核苷酸(ASO)治疗、RNP颗粒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基因编辑与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靶向脂质纳米颗粒的RNA疗法(从基因沉默到基因编辑)、心血管疾病与mRNA治疗、mRNA疫苗与大规模生产……又是干货满满的一天,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下今日大咖之精彩报告吧!

 

2020年12月11日嘉宾报告

Luciano Marraffini, PhD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

Title:CRISPR-Cas13 immunity: sacrificing the host for the population

第二天开场报告嘉宾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Luciano Marraffini,Dr. Marraffini首先简单介绍了CRISPR-Cas免疫的两个阶段,指出CRISPR-Cas系统以一种序列特异性方式靶向DNA分子,这对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CRISPR免疫机制至关重要。随后阐述了Cas13核酸酶介导的免疫反应,介绍了AcrVIA1(一种病毒编码抑制剂)的发现,其可以与Cas13结合以阻断RNA引导并阻止核酸酶的活化。最后,Dr. Marraffini在报告中指出与DNA切割CRISPR-Cas系统的抑制剂(需要多次感染才能中和宿主的所有Cas核酸酶)相反,单一病毒产生的AcrVIA1足以克服CRISPR-Cas13反应。

 

Laura Sepp-Lorenzino, PhD

美国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

Title:Intellia’s Modular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Platform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作为今日主旨报告嘉宾,美国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Laura Sepp-Lorenzino给大家带来了题为Intellia’s Modular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Platform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的主题报告。Dr. Laura Sepp-Lorenzino主要围绕Intellia全面的基因编辑方法、CRISPR/Cas9机制、体内敲除、体内插入四部分展开,阐述了基因编辑疗法在罕见遗传病中的潜能与前景,报告侧重于Intellia的体内递送平台(系统性脂质纳米颗粒或基于LNP的递送系统)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发管线,重点介绍了gRNA选择、临床前药理学和临床研究。

 

Adrian R. Krainer, PhD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Title:From Base Pairs to Bedside: Antisense Modulation of RNA Splicing

接下来,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冷泉港实验室Adrian R. Krainer教授带来的是关于RNA剪接调控与反义寡核苷酸(ASO)治疗的主题报告。Dr. Krainer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nusinersen(Spinraza),并介绍了最近发现的一个类似nusinersen的ASO可以促进阻抑组蛋白标记,从而导致SMN2基因座的染色质更紧密,Dr. Krainer指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增强ASO对SMN2剪接的治疗作用。此外,Dr. Krainer还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基于ASO的PKM剪接转换作为肝癌治疗手段的潜力,这对于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剪接转换ASO具有重要意义。

 

Roy Robert Parker, PhD

美国科学院院士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Title:RNP Granul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论坛第二天上午最后一位报告嘉宾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Roy Robert Parker,Dr. Parker的报告主要集中在真核细胞中包含的多个RNA和蛋白质装配体,即RNP颗粒或RNP固化物。重点介绍了应力颗粒,Dr. Parker指出RNA缩合应该是细胞中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细胞必须包含限制RNA驱动缩合的机制。此外,丰富的RNA解旋酶可在体外和细胞中减少RNA募集至RNA固化物,并限制应力颗粒的形成。Dr. Parker表示这为RNA解旋酶定义了一种新的功能,即“RNA decondenases”,以限制细胞中热力学上有利的分子间RNA-RNA相互作用,从而允许适当的RNP功能。

 

Wensheng Wei, PhD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Title:Gene Editing and 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Genomics

论坛第二天下午开场报告嘉宾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Wensheng Wei教授,Dr. Wei带来的是关于基因编辑与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用于蛋白编码基因和长链非编码RNAs功能鉴定的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通量筛选(HTS)方法,包括鉴定对细胞活力至关重要的功能性3D-hubs,开发一种以单一氨基酸分辨率定位感兴趣蛋白质功能位点的新方法,以及一系列源自碱基编辑器的新型高通量策略。此外,Dr. Wei还介绍了一种新的可编程RNA编辑策略LEAPER,其可通过使用工程RNA募集内源性细胞脱氨酶来实现精确而高效的RNA编辑。

 

Dan Peer, PhD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教授

Title:RNA Therapeutics Using Targeted Lipid Nanoparticles: From Gene Silencing to Gene Editing

接下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Dan Peer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靶向脂质纳米颗粒的RNA疗法的主题报告。Prof. Peer介绍了一个基于膜锚定脂蛋白的自组装模块化平台,其中膜锚定脂蛋白被纳入到与抗体Fc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装载有RNA的脂质纳米颗粒中,该平台能够构建理论上不受限制的RNA靶向载体。此外,Prof. Peer讨论了利用该平台在体内将修饰的mRNA递送至特定细胞类型的新方法。最后,Prof. Peer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展示了神经胶质瘤和转移性卵巢癌中非常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方法。

 

Anna Collén, PhD

瑞典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物制药研发中心高级项目负责人

Title:VEGF-A modified mRNA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论坛第二天下午第三个报告嘉宾是来自瑞典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物制药研发中心高级项目负责人Anna Collén,Dr. Anna Collén介绍了AstraZeneca开发的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mRNA的治疗药物AZD8601,报告指出心脏内递送编码VEGF-A的修饰mRNA可以实现VEGF-A的局部瞬时表达,能够改善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功能,最终使受损的心脏组织再生并达到治疗患者的效果。此外,Dr. Anna向与会者展示了临床前和Ph1study的临床数据,并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EPICCURE Ph2a研究,探讨了mRNA VEGF-A项目的未来计划。

 

Biliang Zhang, PhD

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Title:mRNA Vaccine and Manufacturing

本届论坛最后一个报告嘉宾是来自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Biliang Zhang,Dr. Zhang带来的报告主要围绕mRNA疫苗与大规模生产展开。首先,Dr. Zhang在报告中简单介绍了mRNA治疗与疫苗、选择mRNA疫苗的原因及其工作原理,指出mRNA的大规模制造是mRNA药物和疫苗商业化面临的一个挑战。随后,Dr. Zhang通过两个Case Study详细介绍了mRNA制造工艺和mRNA递送系统(LNP制剂)。最后,Dr. Zhang结合RiboBio在寡核苷酸和RNA领域具有的丰富经验、专业知识和可靠质量,详细介绍了Oligonucleotide/mRNA药物工艺开发、分析、CMC、API和商业制造等一系列服务流程。Dr. Zhang表示RiboBio通过与全球制药公司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创新RNA药物进入了临床阶段,并终将造福全人类。

 

 

随着最后一位报告嘉宾演讲完毕,2020广州核酸国际论坛(CNAF)也圆满结束!通过与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国内外核酸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简直是一场核酸领域最前沿新发现/新技术的知识盛宴,大开眼界的同时终身受益匪浅。展望未来,第九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CNAF)更加值得期待,相信在组委会、嘉宾和所有参会者协作支持下,将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2021年11月11日-12日,我们不见不散!!!